
对于饮料、食品、日化等需长期依赖易拉罐包装的企业而言,自备制罐机(而非外采成品罐)是优化供应链、降低成本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。其优势贯穿 “生产、成本、供应链、产品创新、品质控制” 五大核心环节,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:
一、大幅降低包装成本,提升企业利润空间
包装成本是快消品企业的核心成本项之一(通常占产品总成本的 15%-25%),自备制罐机可通过 “源头生产” 规避外采成品罐的多重溢价,实现成本深度优化。
省去成品罐的 “中间环节溢价”
外采成品罐时,企业需承担制罐厂的 “生产利润、物流成本、渠道加价”—— 制罐厂为覆盖自身设备折旧、人工、原材料采购成本,会在基础成本上附加 15%-20% 的利润;同时,成品罐从制罐厂运输至企业的过程中,需支付仓储、装卸、长途运输费用(尤其是铝罐、马口铁罐这类需防潮、防压的包装,物流成本比普通货物高 8%-12%)。自备制罐机后,企业直接以 “原材料采购(铝卷、马口铁卷)+ 自主生产” 模式制罐,无需支付中间环节的溢价,单罐成本可降低 10%-25%(以 330ml 铝罐为例,外采单价约 0.3-0.4 元,自备制罐成本可降至 0.2-0.3 元,年产量 1 亿罐时,年节省成本可达 1000 万 - 2000 万元)。
原材料采购更具议价权,降低波动风险
外采成品罐时,企业需被动接受制罐厂的 “原材料涨价传导”(如铝价上涨时,制罐厂会立即上调成品罐单价,且议价空间小);自备制罐机后,企业可直接批量采购铝卷、马口铁卷等大宗商品原材料,凭借 “大规模采购量” 与供应商谈判,获得更低的采购单价(比制罐厂的小批量采购成本低 5%-8%)。同时,企业可通过 “长期协议锁价”“季节性囤货”(如铝价低谷时增加库存),规避原材料价格短期波动风险,稳定制罐成本,避免因成品罐涨价导致的产品利润压缩。
二、掌控供应链主动权,避免外采依赖风险
成品罐外采模式下,企业的生产计划易受制罐厂产能、物流、政策等外部因素制约,自备制罐机可将包装供应从 “被动依赖” 转为 “主动掌控”,保障生产连续性。
解决 “产能受限” 与 “订单排队” 问题
旺季(如夏季饮料需求高峰、节假日食品促销)时,制罐厂常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,易出现 “产能不足、订单排队” 情况 —— 部分企业可能需等待 1-2 周才能拿到成品罐,导致自身生产线因 “缺包装” 被迫减产或停机。自备制罐机后,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计划灵活调整制罐产能(如旺季时增加制罐班次,淡季时减少产能),无需依赖制罐厂的排期,彻底避免 “有订单、有原料,却因缺罐无法生产” 的被动局面。
规避物流中断与地域限制风险
外采成品罐依赖跨区域物流,若遇到极端天气(如暴雨、暴雪)、疫情管控、道路封锁等情况,物流易中断,导致包装断供;此外,若制罐厂位于偏远地区,运输周期长(如从北方制罐厂运输至南方企业需 3-5 天),还需预留大量安全库存(通常为 15-30 天用量),占用资金与仓储空间。自备制罐机可实现 “制罐 - 灌装” 零距离衔接(制罐车间紧邻灌装车间),无需长途运输,物流风险几乎为零,同时安全库存可压缩至 3-5 天,减少资金占用与仓储成本。
降低 “规格变更” 的沟通成本与周期
若企业需调整易拉罐规格(如从 330ml 改为 500ml,或更换罐身厚度),外采模式下需与制罐厂重新沟通设计、开模、试产,整个周期长达 2-4 周,且制罐厂可能因 “小批量定制” 加收开模费(单次开模费约 5 万 - 20 万元);自备制罐机后,企业可自主调整模具、参数,规格变更周期缩短至 1-3 天,且无需支付额外开模费(仅需更换模具配件,成本约 1 万 - 3 万元),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。
三、灵活适配产品创新,增强市场竞争力
在消费升级背景下,“差异化包装” 是企业吸引消费者、打造产品特色的关键,自备制罐机可赋予企业更强的包装创新自主权,快速响应市场趋势。
支持 “小批量、个性化” 制罐,适配细分市场
外采成品罐时,制罐厂为降低成本,通常要求 “最小起订量”(如单次订单不低于 10 万罐),导致企业难以推出小批量、试销性产品(如新品试用装、区域限定款)—— 若试销失败,大量剩余成品罐会成为库存积压。自备制罐机后,企业可实现 “小批量柔性生产”(如单次制罐 1000-1 万罐),支持个性化设计(如定制罐身图案、特殊罐型、迷你容量),快速试水细分市场(如针对露营场景的 200ml 便携罐、针对儿童的卡通图案罐),降低创新试错成本。
快速响应 “热点营销”,抢占市场先机
当市场出现突发热点(如体育赛事、节日、社会热点)时,企业需快速推出主题包装产品(如世界杯主题罐、春节限定罐)以抢占流量。外采模式下,从设计沟通到成品罐交付需 2-3 周,易错过热点窗口期;自备制罐机可实现 “设计 - 制罐 - 灌装” 全链路快速衔接(如当天确定设计,次日完成制罐与生产),比外采模式快 5-10 倍,帮助企业在热点营销中抢占先机,提升产品销量与品牌曝光度。
四、强化品质控制,保障包装与产品安全
易拉罐作为直接接触食品、饮料的包装,其品质(如密封性、材质安全性、尺寸精度)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,自备制罐机可实现 “全流程品质管控”,避免外采成品罐的品质隐患。
从原材料到成品的 “全链路质检”
外采成品罐时,企业仅能在收货时进行抽样质检(如检查罐身是否变形、密封是否完好),无法追溯原材料品质(如铝卷是否含杂质、马口铁镀锡层是否达标)与制罐过程(如焊接是否漏焊、卷边是否均匀),若制罐厂为降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,可能导致产品污染(如罐壁腐蚀释放有害物质)或密封失效(如漏液、漏气)。自备制罐机后,企业可对 “原材料入场 - 制罐过程 - 成品出厂” 全环节质检:原材料入场时检测材质成分(如铝纯度、马口铁锡层厚度);制罐过程中实时监控模具精度(避免罐身尺寸偏差)、焊接质量(用气密性检测仪检查焊点)、卷边密封性(通过注水测试排查漏点);成品罐直接进入灌装环节,无需二次运输,减少搬运过程中的碰撞损坏,从源头保障包装品质。
适配特殊产品的 “定制化品质要求”
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产品(如酸性饮料、高温灭菌食品、含气饮料),易拉罐需具备更高的耐腐蚀性、耐压性、耐高温性。外采模式下,制罐厂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定制化要求(如为降低成本使用普通铝卷,而非耐酸铝卷);自备制罐机可根据产品特性选择专用原材料(如酸性饮料用耐酸铝卷,高温灭菌食品用加厚马口铁罐),调整制罐工艺(如增加卷边层数、优化焊接参数),确保包装与产品特性完美匹配,避免因包装不适导致的产品变质、报废。
五、长期资产增值,提升企业综合实力
制罐机作为高价值生产设备,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需求,还可通过合理运营实现资产增值,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行业竞争力。
设备资产的 “长期复用与折旧优势”
优质制罐机(如全自动铝罐生产线、马口铁制罐机)的使用寿命可达 10-15 年,且折旧成本可分摊至长期生产中 —— 以一条年产 1 亿罐的铝罐生产线(设备投资约 5000 万 - 8000 万元)为例,年均折旧成本约 300 万 - 800 万元,而若外采成品罐,年均包装成本可能高达 3000 万 - 4000 万元,长期来看,自备制罐机的总成本远低于外采模式,且设备可根据企业产能扩张随时升级(如增加模块提升产能),适配企业长期发展需求。
多余产能可对外服务,拓展收益渠道
若企业制罐产能超过自身需求(如淡季时产能闲置),可将多余产能对外提供制罐服务(如为周边中小企业代工生产成品罐),获取额外收益 —— 代工单价通常比专业制罐厂低 5%-10%(因企业无需承担大规模营销与渠道成本),具备价格优势,同时可提高设备利用率,降低单位制造成本,实现 “自用 + 创收” 双重价值。
提升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,增强行业话语权
自备制罐机意味着企业完成了 “包装生产 - 产品制造” 的产业链整合,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,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主动权(如在原材料涨价、包装短缺等行业波动时,企业可凭借自主制罐能力稳定生产,甚至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)。同时,产业链整合能力也会提升企业在上下游合作中的话语权(如与原材料供应商谈判时,可凭借 “长期大规模采购” 获得更优惠的价格,与经销商合作时,可凭借 “稳定供应” 争取更优的合作条件)。
版权所有:汕头市新青罐机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汕头盛大
粤公网安备:44051102000566号 粤ICP备19094376号-1